二是学前教育学内容的科学性。重建时期,学前教育学学科框架初步建立。本着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目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所提出的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结合3~7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确定的。例如,幼儿师范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现文科和理科知识融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渗透、强调社会时政的通识课程,以“三学五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以音乐、体育、美术为主干的艺体技能课程,以实习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实践课程;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文化课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选修课及实习。
三是学前教育学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学习苏联、反思批判、全面改造、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曲折前进。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了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展。1952年,在苏联学前教育专家指导下,我国制订颁布并实施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幼儿园课程进入了稳步建设与发展阶段。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使学前教育因盲目发展而遭受了严重的打击。1960年,在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学前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