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句记录“乞巧”的习俗。传说中织女是最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女孩儿们要向织女“乞巧”,祈求自己也有一双巧手。乞巧最主要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家家户户的女性都在乞巧,她们似乎把红线都用尽了。“几万条”是虚指,说明乞巧活动的盛大和女性参与的热切。
这首诗并无深刻的含意,但简明上口,表现出一位少年看到七夕热闹场景的喜悦,也为后人留下古代七夕民俗的生动记录。
讲个故事
牛郎织女
在周代的《诗经》中就有关于牵牛星、织女星的诗歌。
东汉记录农事活动的《四民月令》中有“七月七日,河鼓(牵牛星),织女二星神当会”,可见当时就有了七月七日二星相会的说法。
后来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到了南北朝时,牛郎织女作为夫妻,正式有了故事:
天河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一年又一年地织布劳作,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天帝可怜她,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通过鹊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似乎不那么美好浪漫,而且是关于两个天神的,跟人没什么关系,后来经过劳动人民的改造加工,成了这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