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抗战文学及解放区新文学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着沿海大城市特别是文化中心上海的失守,文艺活动和出版界一时陷入停滞状态,一些较有影响的刊物如《文学》、《文丛》及《光明》、《中流》等相继停刊,代之以《呐喊》、《烽火》、《光明战时号外》、《战时演剧》、《战时联合特刊》等小型刊物。面对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情绪和大片国土的沦陷,作家们纷纷摆脱原先比较狭隘的生活圈子,走向内地和抗日前线。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理事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人,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全国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文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