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叔观察】 2023年2月15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2022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去年末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175.64万亿元,在全部贷款中占比96.12%。这一占比与上年末相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反映出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提高。那么,2022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指标有何变化呢? 2022年末,六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29829亿元,全年净增1359亿元,增量是2017年以来的最小值;年末不良率1.63%,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是2019年以来的最小值(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同期,关注类贷款余额41082亿元,全年净增3003亿元,比2020年和2021年均有多增;年末关注率2.25%,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从仍然较高的关注率看,目前商业银行整体信贷质量也不能盲目乐观。 第一,从机构结构看。从年度增幅看,四类主要商业银行中(不含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下同)增幅最大的是城商银行,202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4776亿元,同比增长8.47%;唯一同比下降的是农商银行,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54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09亿元。 从不良率绝对值看,四类商业银行中最低的是国在大行1.3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相对最高的是农商银行,年末不良率3.22%,不过上年末下降了0.41%百分点,下降程度是最大的(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 而从业务结构看,2022年信用卡的不良率相对整体水平而言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同期收入增长放缓、消费需求相对不强。 第二,从区域结构看。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监管部门已经公开披露了2022年度当地银行业(口径大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其中,相对最低的两个省份分别是江苏的银行业不良率0.70%,浙江的银行业不良率0.63%(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相对应的是,同期江苏农信系统不良率只有1.24%,浙江农信系统的则预计仍然保持在0.90%以下(2022年6月末数值为0.83%)。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映经济。从银行业信贷质量较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浙江和江苏的经济发展质量同样如此,因此区域性中小法人银行更易于进入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度,金融机构(统计口径大于商业银行)全年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0269亿元,虽然比上年减少30亿元、同比下降0.3%,但是仍然处于超万亿元的“巨额级别”(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这对利润实现带来一定影响。结合核销与不良贷款净增量看,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处于整体可控的相对平稳时期。 去年各季度核销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2045亿元、2731亿元、3158亿元和2335亿元;相对来说第三季度数额最大,其中农商银行可能有较大贡献度。因为2022年前三季度,农商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只有764亿元,比上半年累计金额还减少602亿元;而到年末累计净利润达到2081亿元(同比增长-2.30%),即第四季度净增加1317亿元。 2022年度农商银行整体净利润在2020年之后再度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的一方面是小型银行受利差收窄影响明显而营业收入增长放缓,另一方面是为保持信贷质量稳定而付出了核销与计提拨备的巨大代价。 2022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61402亿元,比上年末净增5343亿元;从增量看,拨备计提力度可能不及2018年、2019年和2021年,毕竟诸多银行机构的营收增长相对乏力。2022年末拨备覆盖率205.85%,比上年末提高8.94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从机构看,四类主要商业银行中相对最高的是国有大行245.04%;相对最低的是农商银行,年末拨备覆盖率143.23%,不过比上年末提高13.75个百分点。从区域看,浙江中小法人机构的拨备覆盖率高达432.08%,抗风险能力明显较强。 商业银行贷款工作的核心原则,不过就是“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不违规”;其中,收不收得回将直接关系到贷款质量,即信用风险可控制、可覆盖。所以,进行贷款营销和投放的时候,就需要审慎考虑贷款真实用途和“第一还款来源”等要素,尤其是在目前单月贷款净增达到4.9万亿元的时期(2022年1月),要特别注意防止今天的“高投放”成为未来的“高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