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醉期间处理原则
麻醉过程力求平稳,循环状态稳定,通气适宜,保证心脏氧供需平衡。麻醉深度适宜,既能控制应激反应,又不过度抑制循环。
1. 全麻诱导期应在维持心排量的基础上充分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诱导药物可采取分次静脉注射的方式,适当延长诱导时间,同时可以采用甲氧明微量泵入,在提高心排量的基础上保证麻醉深度。
2. 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所有的麻醉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与剂量相关。
3. 维持合理的通气量,避免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4. 维持合适的前负荷,术中输血及输液得当,必要时应行血流动力学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5. 加强术中监测,尽早识别及处理各种并发症。
6. 术中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及时进行纠正。
7. 对影响循环的心律失常进行病因判断并及时处理。
8.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手术创伤。
9. 良好的术后镇痛。
(三)术中监测
1. 常规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体温。
2. 心排量监测:
(1)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可以反映血压时时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改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置。(2)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的变化趋势较其绝对值更有意义。(3)肺动脉导管:经皮穿刺,导管经上腔或下腔静脉依次到达右房、右室,最后到达肺动脉及其分支。通过肺动脉导管可以测定心脏各部位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是对心脏病及休克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病情和评估疗效的较为准确的方法。但对于三尖瓣狭窄或肺动脉瓣狭窄、右房及右室内肿瘤、法洛四联症患者不宜使用,严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放置临时起搏导管者也作为相对禁忌证。(4)经食道心脏超声(TEE):通过多平面、多方位超声成像,完整评价整个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并能在术中对心脏进行动态监测,评价室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和内膜移动幅度以评估心肌收缩力。总体来讲围术期TEE可以监测各腔室的形态、大小、有无血栓及肿瘤;各室壁的形态及运动;各瓣膜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各房室瓣口、动静脉口及管腔、房室间隔之间的血液流动情况;有效循环血量及心排量;监测癌栓、气栓及辅助肺动脉栓塞的诊断。(5)有创及无创连续心排量监测:包括Vigileo、picco、Lidco等方式。可动态进行每搏变异度、每搏量、心排量、心指数、外周循环阻力、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数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相关监测一般应用于危重患者或高危手术,指导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