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寄李中堂、刘岘帅、张香帅》,见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三十六,138b页,《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一五七二·集部·别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该版本是据1939年盛恩颐等刻本影印而成。)
[35] 据戴海斌研究,“东南互保”最终没有“议定”所谓的约款,而只是以互换照会的形式确立了某种和平性质的原则,从而达成了中外保护的谅解。参见戴海斌:《“东南互保”究竟有没有“议定”约款》,载《学术月刊》,2013(11)。
[36] 张之洞于五月二十八日上午收到盛宣怀倡议“东南互保”的来电,当天晚上便复电表示赞同,参见《盛京堂来电并致李中堂、刘制台》《致江宁刘制台、上海盛京堂》,《张之洞全集》第10册,8028页;刘坤一则于五月二十九日复电表示赞同,参见《刘岘帅来电》,见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三十六,139b~140a页。
[37] 《刘制台来电》,见《张之洞全集》第10册,8029页。
[38] 《寄盛京堂》,见《李鸿章全集》第27册,74~75页。
[39] 这一点对于历史的影响相当深远而重大。庚子国变期间,督抚们频繁地“会衔上奏”对朝廷施压,已令朝廷深感不安。据李细珠研究,清末新政之初,朝廷谕令包括各省督抚在内的大臣们,就新政如何开展,“各举所知,各抒所见”。各省督抚起初准备联衔会奏,后因得知“上面的意思不愿意各省督抚联衔会奏”,而放弃此举。然而在刘坤一的坚持下,江鄂两处仍采取了联衔会奏的形式。参见李细珠:《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载《历史研究》,2002(2)。此后的清末新政期间,各省督抚们的“联衔会奏”之举仍频频出现,直至段祺瑞等北洋将领们联衔逼宫,清王朝终由此作古。